<kbd id="prypt"><font id="prypt"></font></kbd>
<nav id="prypt"><progress id="prypt"><center id="prypt"></center></progress></nav>
  • <center id="prypt"><progress id="prypt"></progress></center>
  • <center id="prypt"><tbody id="prypt"></tbody></center>
  • <strike id="prypt"><acronym id="prypt"><kbd id="prypt"></kbd></acronym></strike><center id="prypt"></center>
    <sub id="prypt"></sub><sub id="prypt"><tbody id="prypt"></tbody></sub><nav id="prypt"><progress id="prypt"></progress></nav>
  • <tbody id="prypt"></tbody>
  • <sub id="prypt"></sub><track id="prypt"></track>
  • <track id="prypt"><noframes id="prypt"><track id="prypt"><noframes id="prypt">
  • <track id="prypt"><li id="prypt"><strike id="prypt"></strike></li></track>
    咨詢電話
    0838-8110666
    招生代碼5787    國標代碼14642
    迎評促建
    政策文件
    當前位置 :  網站首頁 >  迎評促建 >  政策文件
    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
    發布時間:2023年10月4日 來源:發展規劃處 瀏覽數:1443

    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

    教職成〔2019〕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職業院校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總體要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任務的規范性文件,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教學標準體系框架不斷完善,職業院校積極對接國家教學標準,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辦學水平和培養質量不斷提高。但在實際工作中還一定程度存在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概念不夠清晰、制訂程序不夠規范、內容更新不夠及時、監督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推進國家教學標準落地實施,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現就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國教育大會部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則

    —— 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授基礎知識與培養專業能力并重,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將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 堅持標準引領,確??茖W規范。以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為基本遵循,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

    ——堅持遵循規律,體現培養特色。遵循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成長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處理好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歷證書與各類職業培訓證書之間的關系,整體設計教學活動。

    —— 堅持完善機制,推動持續改進。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業企業、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多方參與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強化教師參與教學和課程改革的效果評價與激勵,做好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與反饋。

    二、主要內容及要求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當體現專業教學標準規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要求,包括專業名稱及代碼、入學要求、修業年限、職業面向、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學時安排、教學進程總體安排、實施保障、畢業要求等內容,并附教學進程安排表等。學??筛鶕^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辦學特色和專業實際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但須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一)明確培養目標。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公共基礎課程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結合學校辦學層次和辦學定位,科學合理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明確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保證培養規格。要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續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技術技能培養、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推動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穿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切實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

    (二)規范課程設置。課程設置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兩類。

    1.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齊開足公共基礎課程。中等職業學校應當將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數學、外語(英語等)、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等列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并將物理、化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業素養等課程列為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高等職業學校應當將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軍事課、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列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并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類課程、黨史國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教育、信息技術、語文、數學、外語、健康教育、美育課程、職業素養等列為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

    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中等職業學校統一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高等職業學校按規定統一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思政課、專業課教材。結合實習實訓強化勞動教育,明確勞動教育時間,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加強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深化體育、美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根據有關文件規定開設關于國家安全教育、節能減排、綠色環保、金融知識、社會責任、人口資源、海洋科學、管理等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方面的選修課程、拓展課程或專題講座(活動),并將有關知識融入到專業教學和社會實踐中。學校還應當組織開展勞動實踐、創新創業實踐、志愿服務及其他社會公益活動。

    2.科學設置專業(技能)課程。專業(技能)課程設置要與培養目標相適應,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系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的培養。一般按照相應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確定6—8門專業核心課程和若干門專業課程。

    (三)合理安排學時。三年制中職、高職每學年安排40周教學活動。三年制中職總學時數不低于3000,公共基礎課程學時一般占總學時的1/3;三年制高職總學時數不低于2500,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學時應當不少于總學時的1/4。中、高職選修課教學時數占總學時的比例均應當不少于10%。一般以16—18學時計為1個學分。鼓勵將學生取得的行業企業認可度高的有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已掌握的有關技術技能,按一定規則折算為學歷教育相應學分。

    (四)強化實踐環節。加強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占總學時數50%以上。要積極推行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方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學生頂崗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可根據專業實際,集中或分階段安排。推動職業院校建好用好各類實訓基地,強化學生實習實訓。統籌推進文化育人、實踐育人、活動育人,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五)嚴格畢業要求。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結合學校辦學實際,進一步細化、明確學生畢業要求。嚴把畢業出口關,確保學生畢業時完成規定的學時學分和教學環節,結合專業實際組織畢業考試(考核),保證畢業要求的達成度,堅決杜絕“清考”行為。

    (六)促進書證融通。鼓勵學校積極參與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同步參與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試點,探索建立有關工作機制,對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進行登記和存儲,計入個人學習賬號,嘗試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

    (七)加強分類指導。鼓勵學校結合實際,制訂體現不同學校和不同專業類別特點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單獨編班,在標準不降的前提下,單獨編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彈性學習時間和多元教學模式。實行中高職貫通培養的專業,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

    三、制訂程序

    (一)規劃與設計。學校應當根據本意見要求,統籌規劃,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的具體工作方案。成立由行業企業專家、教科研人員、一線教師和學生(畢業生)代表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做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工作。

    (二)調研與分析。各專業建設委員會要做好行業企業調研、畢業生跟蹤調研和在校生學情調研,分析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明確本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形成專業人才培養調研報告。

    (三)起草與審定。結合實際落實專業教學標準,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合理構建課程體系、安排教學進程,明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條件保障等要求。學校組織由行業企業、教研機構、校內外一線教師和學生代表等參加的論證會,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后,提交校級黨組織會議審定。

    (四)發布與更新。審定通過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校按程序發布執行,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并通過學校網站等主動向社會公開,接受全社會監督。學校應建立健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情況的評價、反饋與改進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技術發展趨勢和教育教學改革實際,及時優化調整。

    四、實施要求

    (一)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根本保證。職業院校在地方黨委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加強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領導。職業院校校級黨組織會議和校長辦公會要定期研究,書記、校長及分管負責人要經常性研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職業院校黨組織負責人、校長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的第一責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學工作上來。

    (二)強化課程思政。積極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格局,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的有機統一。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特點,創新思政課程教學模式。強化專業課教師立德樹人意識,結合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梳理每一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發揮專業課程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動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

    (三)組織開發專業課程標準和教案。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要求,制(修)訂專業課程標準,明確課程目標,優化課程內容,規范教學過程,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要指導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教學要求,規范編寫、嚴格執行教案,做好課程總體設計,按程序選用教材,合理運用各類教學資源,做好教學組織實施。

    (四)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建設符合項目式、模塊化教學需要的教學創新團隊,不斷優化教師能力結構。健全教材選用制度,選用體現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的高質量教材,引入典型生產案例??偨Y推廣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普及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教學方式,廣泛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推廣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理實一體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推動課堂教學革命。加強課堂教學管理,規范教學秩序,打造優質課堂。

    (五)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融合。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新要求,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積極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和教育理念、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建設智能化教學支持環境,建設能夠滿足多樣化需求的課程資源,創新服務供給模式,服務學生終身學習。

    (六)改進學習過程管理與評價。嚴格落實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要求,加大過程考核、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嚴格考試紀律,健全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學生學習過程監測、評價與反饋機制,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實習、實訓、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全過程管理與考核評價。

    五、監督與指導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定期修訂發布中職、高職專業目錄,制訂發布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宏觀指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區域實際進一步提出指導意見或具體要求,推動國家教學標準落地實施;要建立抽查制度,對本地區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公開和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評價,并公布檢查結果。市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指導、檢查、監督本地區中等職業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并做好備案和匯總。充分發揮地方職業教育教研機構的研究咨詢作用,組織開展有關交流研討活動,指導和參與本地區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鼓勵產教融合型企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實施,發揮行業、企業、家長等的作用,形成多元監督機制。

    《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9〕2號)、《關于制訂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高〔2000〕2號)自本意見印發之日起停止執行。

    教育部

    2019年6月5日

    學校信息

    招辦電話:0838-8110666 0838-8110555

    校長辦公室電話:0838-8110506

    校區地址:四川省德陽什邡市北京大道京什西路南段196號

    郵編:618400

    Copyright ? Deyang College of Urban Rail Transit All Rights Reserved | 川公網安備 51068202000189號 蜀ICP備19011679號-1
    丰满无码人妻热妇无码区_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_久久久2021中文精品_国产精品福利成人午夜精品视频